2022-12-20
基本信息
合作方式: 技术转让
成果类型: 发明专利
行业领域:生物与新医药技术,农、林、牧、渔业,医药生物技术,农业,农、林、牧、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
成果介绍
病毒状仿生的磁性纳米材料被设计用于目标细菌的快速分离。天然来源的单宁酸能够选择性识别革兰氏阳性菌,将单宁酸修饰到病毒状四氧化三铁上,可以实现细菌的高效富集分离。单宁酸修饰的病毒状Fe3O4可作为一种新型“纳米捕获剂”,用于液体中革兰氏阳性菌的选择性吸附和分离。该纳米捕获剂成功在苹果汁革兰氏阳性菌的分离中应用,且对果汁的主要理化指标未产生较大影响。 技术原理:磁性纳米材料能够对目标物进行高效的预浓缩和磁分离,并排除样品基质的干扰。通过自然仿生原理改善磁性纳米材料的表面拓扑结构,使其表面由较光滑的球状成病毒状,增强反应的活性位点以及对细菌的粘附。进一步修饰到病毒状Fe3O4上的单宁酸能够选择性识别细胞壁上的肽聚糖,从而快速捕获分离革兰氏阳性菌。
成果亮点
(1)首次利用植物多酚单宁酸可对革兰氏阳性菌的选择识别作用; (2)病毒状的磁性纳米材料的仿生设计,实现了除菌剂对革兰氏阳性菌的粘附增强及快速分离
团队介绍
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地处中华农耕文明发祥地、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——陕西杨凌,是教育部直属、国家原“985工程”和“211工程”重点建设高校,首批入选国家“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”建设高校,2022年入选国家第二轮“双一流”建设高校,2个学科入选“双一流”建设学科。现任党委书记李兴旺、校长吴普特。 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34年的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,为西北地区最早的高等农林教育学府。学校自诞生之日起,就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休戚相关、荣辱与共,肩负着建设西北、兴学兴农、培育英才的历史重任。1999年9月,党中央、国务院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推进科教体制统筹改革,将同处杨凌的原西北农业大学、西北林学院、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、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、陕西省农业科学院、陕西省林业科学院、陕西省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等7所科教单位合并组建成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,实行部省院共建机制,赋予学校支撑和引领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使命。2019年,教育部等七部省院局联合出台意见继续深化共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,协力支持学校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,为学校发展带来了新机遇。
成果资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