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-12-20
基本信息
合作方式: 技术转让
成果类型: 发明专利
行业领域:农、林、牧、渔业,畜牧业,农、林、牧、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
成果介绍
本项目核心产品 “金项圈”,通过全球首创的奶牛行为分析法研究牛只生理行为规律,利用物联网技术自动采集牛只生理行为,软件自动判断牛只疾病和发情状况通过物联网+大数据让客户可以随时随地掌握自有牧场的信息,高效解决奶牛疾病早期诊断及繁殖标准化的难题,大幅度减少死淘率和提高繁殖率,将发情揭发准确率提高至91%,疾病准确揭发率至99.6%,笑傲整个行业,为我国畜牧业智能化弯道超车打下了坚实基础
成果亮点
本项目涉及到动物行为分析、动物饲养技术、物联网技术、大数据分析,其中动物行为分析是创新点,低功耗数据采集和传输是技术难点。本项目以奶牛活动所消耗的能量作为活动量的标志,是全球首创,效果优于传统计步算法。本项目利用三轴加速度传感器采集三轴加速度数据,采样频率12.5Hz,根据三轴加速度直接计算牛活动所消耗的能量。相对于计步算法,能量算法对发情揭发的准确率提高10%。
团队介绍
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地处中华农耕文明发祥地、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——陕西杨凌,是教育部直属、国家原“985工程”和“211工程”重点建设高校,首批入选国家“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”建设高校,2022年入选国家第二轮“双一流”建设高校,2个学科入选“双一流”建设学科。现任党委书记李兴旺、校长吴普特。 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34年的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,为西北地区最早的高等农林教育学府。学校自诞生之日起,就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休戚相关、荣辱与共,肩负着建设西北、兴学兴农、培育英才的历史重任。1999年9月,党中央、国务院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推进科教体制统筹改革,将同处杨凌的原西北农业大学、西北林学院、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、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、陕西省农业科学院、陕西省林业科学院、陕西省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等7所科教单位合并组建成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,实行部省院共建机制,赋予学校支撑和引领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使命。2019年,教育部等七部省院局联合出台意见继续深化共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,协力支持学校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,为学校发展带来了新机遇。
成果资料
技术转让成果类型: 软件著作权 行业...
效率低:由于熔炼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添...
合作开发成果类型: 软件著作权 行业...
技术服务成果类型: 实用新型专利 行...
技术服务成果类型: 发明专利 行业领...